⒈ 指相比之下,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、光彩。
引清冒襄《影梅庵忆语》:“顿使《会真》、《长恨》等篇黯然失色。”
秦牧《艺海拾贝·最后的晚餐》:“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坛三杰之一的达·芬奇的那幅著名的《最后的晚餐》,就是这些画里面的一幅,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它比较起来,都黯然失色。”
黯淡而失去光彩。如:「和才气纵横的巨构相比,他这一系列工整之作,顿时黯然失色不少。」也作「黯然无色」。
【解释】黯然:昏暗的样子;失色:失去光泽。原指心情沮丧;脸色难看。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。有时也形容心情不好。
【出处】清 冒襄《影梅庵忆语》:“顿使《会真》、《长恨》等篇黯然失色。”
【示例】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它比较起来,都黯然失色。(秦牧《艺海拾贝 〈最后的晚餐〉》)
【近义词】相形见绌、大相径庭
【反义词】光彩夺目、不相上下
【语法】黯然失色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两者比较,差的更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