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热气蒸腾貌。
引《西游记》第五九回:“那人接了钱,不论好歹,揭开车儿上衣裹,热气腾腾,拿出一块糕递与行者。”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六回:“﹝那老头儿﹞头上热气腾腾出了黄豆大的一脑门子汗珠子。”
巴金《秋》五:“黄妈端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火腿燉鸡,放在桌子上。”
⒉ 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。
引林雨《刀尖》:“一进村就是一番热气腾腾的练兵景象。”
徐迟《哥德巴赫猜想·生命之树常绿》:“罗梭江上生气蓬勃, 小勐仑热气腾腾。”
热气蒸腾的样子。
如:「侍者端来一笼热气腾腾的蒸饺。」
【解释】热气:温度高的气体;腾腾: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。原意为热气盛大。比喻情绪高涨;气氛热烈。
【出处】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那饭热气腾腾的。”
【示例】徐迟《歌德巴赫猜想 生命之树常绿》:“罗梭江上生气蓬勃,小勐仑热气腾腾。”
【近义词】蒸蒸日上、热火朝天
【反义词】死气沉沉、万马齐喑
【语法】热气腾腾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