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见恨晚
(1) 形容一见如故、意气相投,只恨相见太晚
(2) 也作“相见之晚”
⒈ 亦作“相逢恨晚”。
引语本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天子召见三人,谓曰:‘公等皆安在?何相见之晚也。’”
《花城》1981年增刊第4期:“吴非发现,逗趣地:‘怎么样, 黎小姐,有没有相见恨晚的意思?’”
宋吴儆《念奴娇》词:“相逢恨晚,人谁道,早有轻离轻折。”
遗憾认识得太晚。语本《史记.卷一一二.平津侯传》:「天子召见三人,谓曰:『公等皆安在?何相见之晚也!』」形容一见如故,意气相投。宋.方千里〈六么令.照人明艳〉词:「当时相见恨晚,彼此萦心目。」也作「相逢恨晚」。
【解释】为见面相识太晚而遗憾。形容与新结交的朋友相处十分投合。
【出处】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天子召见三人,谓曰:‘公等皆安在?何相见之晚也。’”
【示例】(1)女界伟人,久震耳鼓,真相见恨晚了。(2)当这次匆匆的采访工作结束之时,笔者油然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触。
【近义词】相知恨晚、相识恨晚、恨相知晚
【反义词】白头如新、视如寇仇
【语法】相见恨晚主谓式;作定语;含褒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