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非成是
(1) 对某些错误的说法或做法习惯了,反而认为它是正确的。也作“习非胜是”
⒈ 谓错误成了习惯,反以为是对的。
引语本汉扬雄《法言·学行》:“习乎习,以习非之胜是,况习是之胜非乎?”
宋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五:“名实相乱,莫矫其失,习非胜是,终古不悟,可悲矣!”
田北湖《与某生论韩文书》:“后人之於古人,人誉亦誉,人毁亦毁,因其一节之长,遗其全体之短,习非胜是,好恶不公,有起而匡谬正俗者,輒谓伤忠厚焉。”
梁启超《新民说》八:“中国数千年来,误此见解,习非成是。”
蔡寅《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》:“不幸堕此幻象之中,又復局於所处之地位,习非成是,破觚为圆,粉饰廻护,幻以生幻。”
习惯了某些不合理、错误的说法或做法,久而久之就误以为是正确的。参见「习非胜是」条。
如:「他早已习非成是,你再怎么矫正也是枉然。」
【解释】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,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。
【出处】西汉 扬雄《法言 学行》:“习乎习,以习非之胜是,况习是之胜非乎?”
【示例】于是习非成是,一若文不用典,即为俭学之征。(钱玄同《寄陈独秀》)
【近义词】习非胜是
【语法】习非成是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;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