洗心涤虑
(1) 涤除私心杂念。比喻彻底改悔
⒈ 涤除私心杂念。
引宋苏轼《策略二》:“盖自近岁始柄用二三大臣,而天下皆洗心涤虑,以听朝廷之所为。”
明宋濂《修慎斋记》:“尔勿使有冤民,朝夕洗心涤虑,以承上官,不可循一髮私。”
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李翘之》:“人能洗心涤虑,自去其污,何处非菩萨宝相、琉璃世界耶!”
⒉ 比喻彻底改悔。
引《警世通言·李谪仙醉草吓蛮书》:“自是知县洗心涤虑,遂为良牧。”
《花月痕》第四九回:“所有回众,无不洗心涤虑,犂面刻肌,誓与汉人和辑。”
洗涤心胸,摒除杂念。比喻澈底改变思想。
【解释】抛弃一切不好的想法。
【出处】宋 苏轼《策略二》:“而天下皆洗心涤滤,以听朝廷之所为。”
【示例】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五回:“于四月初一日清早,洗心涤虑,向华严庵来。”
【近义词】洗心革面
【反义词】死不悔改
【语法】洗心涤虑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涤除私心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