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能预先洞察事物的眼力。
引《后汉书·杨彪传》:“后子脩为曹操所杀, 操见彪问曰:‘公何瘦之甚?’对曰:‘愧无日磾先见之明,犹怀老牛舐犊之爱。’”
唐元稹《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》:“门下士之捐妻子、冒白刃、勇於为国、轻於为身、贡先见之明於羣疑之际者,大则书竹帛以示后,次则建麾棨以临戎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八回:“卿既有先见之明,何不自引一军以袭之?”
马烽《三年早知道》:“赵满囤不只是遇事爱发表‘高论’,而且好象他有先见之明,一切变化都在他意料之内。”
事先预见结果的判断力。
【解释】先见:预见;明:指能力。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。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。
【出处】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杨彪传》:“后子修为曹操所杀,操见彪问曰:‘公何瘦之甚?’对曰:‘愧无日磾先见之明,犹怀老牛舐犊之爱。’”
【示例】他觉得胆小的杜竹斋有时候实在颇具先见之明,因而也省了多少烦恼。(茅盾《子夜》十七)
【近义词】料事如神
【反义词】放马后炮
【语法】先见之明偏正式;作宾语;含褒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