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谓相继而起,连续不断。参见“肩背”。
引清黄宗羲《与李杲堂陈介眉书》:“今夫旦中之医,弟与悔木标榜而起,贵邑中不乏肩背相望。”
康有为《<新学伪经考>序》:“窃怪二千年来,通人大儒,肩背相望,而咸为瞀惑,无一人焉发奸露覆,雪先圣之沉冤,出诸儒於云雾者。”
形容人数众多,前后相继不绝。《清史稿.卷五○六.畴人传一.序》:「一时承学之士,蒸蒸向化,肩背相望。」也作「项背相望」。
【解释】谓相继而起,连续不断。
【出处】清·黄宗羲《与李杲堂陈介眉书》:“今夫旦中之医,弟与悔木标榜而起,贵邑中不乏肩背相望。”
【示例】康有为《新学伪经考》序:“窃怪二千年来,通人大儒,肩背相望,而咸为瞀惑,无一人焉发奸露覆。”
【近义词】肩摩踵接、项背相望
【语法】肩背相望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