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夜三更
(1) 三更,即半夜,指午夜
⒈ 指午夜时。一夜分成五更,三更为午夜。亦泛指深夜。
引元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三折:“这船上是甚么人,半夜三更,大呼小叫的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﹝史进﹞半夜三更起来演习武艺,白日里只在庄后射弓走马。”
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三幕:“下回再下雨呀,甭教我出来!半夜三更的实在可怕!”
旧时一夜分五更,每更约二小时。三更,约十二时左右。半夜三更指深夜。参见「五更」条。《西游记.第四四回》:「半夜三更,口枯眼涩,有甚受用?」《红楼梦.第六一回》:「你若忘了时,日后半夜三更打酒买油的,我不给你老人家开门。」也作「三更半夜」。
【解释】三更:旧时一夜分为五更;半夜子时为三更;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。
【出处】元 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三折:“这船上是什么人,半夜三更,大呼小叫的。”
【示例】他常常工作到半夜三更。
【近义词】深更半夜、三更半夜
【反义词】青天白日、大天白日
【语法】半夜三更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泛指深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