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奉阴违
(1) 当众同意背后反对
⒈ 表面遵从,暗中违反。
引明范景文《革大户行召募疏》:“如有日与胥徒比,而阳奉阴违、名去实存者,断以白简随其后。”
清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掌故·端肃案》:“拟旨时,又阳奉阴违,擅自改写,作为朕旨颁行,是诚何心?”
毛泽东《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》二:“不是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长城,而是拆毁这个长城,或是阳奉阴违,要做不做地讲一顿‘团结’。”
表面上装著遵守奉行,实际上却违反不照办。
【解释】阳:表面;奉:奉行;遵守;阴:背后;暗里;违:违背。表面上遵从;暗地里违背。
【出处】明 范景文《革大户行召募疏》:“如有日与胥徒比,而阳奉阴违,名去实存者,断以白简随其后。”
【示例】我们说话、做事都应老老实实,不要阳奉阴违。
【近义词】两面三刀、口是心非、表里不一、口蜜腹剑、心口不一、言不由衷、假仁假义
【反义词】心口如一、表里如一、诚心诚意、言行一致
【语法】阳奉阴违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