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地的反义词

反义词

词语解释:

生地shēngdì

(1) 中药名,是地黄的根,鲜的淡黄色,干的灰褐色,有退热、止血等作用;也叫“生地黄”

dried rehmannia root

(2) 生荒

virgin soil

(3) 安全之地

忠臣从此无生地
safe place
引证解释:

⒈ 谓可以保全生命之地;安全之地。
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其势非置之死地,使人人自为战,今予之生地,皆走,寧尚可得而用之乎!”
晋葛洪《抱朴子·微旨》:“有急则入生地而止,无患也。”
明陆容《过旌功祠拜忠肃公遗像感怀》诗:“公为奇祸众和之,忠臣从此无生地。”

⒉ 新地。

宋陆游《书渭桥事》:“使者来按视都城基, 汉唐故城,王气已尽,当求生地。”

⒊ 天资;资质。

明李东阳《奉谦斋徐先生书》:“顾生地素拙,无以为退藏计。”

⒋ 未开垦之地。

《续资治通鉴·宋神宗熙宁五年》:“挺又括并边生地冒耕田千八百顷,募人佃种,以益边储。”

⒌ 中药名。生地黄的简称。未经蒸制的地黄的根,有退热、止血等作用。

国语词典:

生命得以保全之地,相对于死地而言。

词语翻译
德语
Neuland (S)​
法语
racine de Rehmannia
网络解释:

生地

  • 生地(拉丁学名: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),别名生地黄,野地黄、山烟根等,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。多年生草本植物,体高10-30厘米,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。根茎肉质,鲜时黄色,在栽培条件下,直径可达5.5厘米,茎紫红色。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,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,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;性喜温和,阳光充足的环境;主产于中国河南、河北、内蒙古及东北等地,用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,具有清热凉血、益阴生津之功效。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,壮热神昏,口干舌绛,如清营汤。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:服之百日面如桃花,三年轻身不老。为玄参科植物,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,最早出典于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:鲜地黄(生地黄、鲜生地)、干地黄(生地黄、干生地)与熟地黄(熟地)。生地黄、干地黄在不同典籍意涵不同,易生混淆。株高15-30厘米,初夏开花,花大数朵,淡红紫色。
  •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是否确认删除?
    确定 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