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知半解
(1) 形容知之甚少,理解不深不透
⒈ 所知不多,理解肤浅。
引宋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辨》:“悟有浅深,有分限之悟,有透彻之悟,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。”
清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试题出处宜告人》:“公此言真能从风俗人心起见,不以一知半解取人。”
鲁迅《书信集·致陶亢德》:“学日本文要到能够看小说,且非一知半解,所需的时间和力气,我觉得并不亚于学一种欧洲文字。”
毛泽东《实践论》:“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‘知识里手’,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,便自封为‘天下第一’,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。”
形容人所知不全,了解不深。
【解释】很贫乏的知识;很肤浅的理解。形容知道得不多;理解得不深。
【出处】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 诗辨》:“有分限之悟,有透彻之悟,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。”
【示例】我也只得一知半解,不懂什么。(清 颐琐《黄绣球》第八回)
【近义词】一孔之见、浮光掠影、囫囵吞枣
【反义词】真知灼见、真才实学、博古通今、入木三分、鞭辟入里、通今博古、通古博今、融会贯通、心领神会、见多识广、前因后果、刨根问底
【语法】一知半解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否定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