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真面目的反义词

反义词

词语解释:

庐山真面目lúshān zhēn miàn mù

引证解释:

⒈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。

庐山 、山名,位于江西九江市南。语出宋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亦作“庐山面目”。 清奚又溥《<徐霞客游记>序》:“﹝李翁﹞痛遗文缺残,访得于义兴之故家,涂抹删改,非復庐山面目。”
清段雪亭《<聊斋志异>遗稿例言》:“苟非自作聪明,即欲省其铅槧,致令庐山面目,渐失其真。”
又作“庐山真面”。 清杨伦《<杜诗镜铨>序》:“今之杜诗,汩於谬解,多有诗义本明,因解而晦,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,自非摧陷廓清,不见庐山真面。”

国语词典:

庐山三面临水,烟云弥漫,千岩万壑,气象万千,人在山中,难以窥得全面真貌。语出宋.苏轼〈题西林壁〉诗:「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总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」比喻不易窥知真相的事物。《野叟曝言.第四七回》:「善作诗兮只一家,真属夫子自道;待野拙细细解出,方见庐山真面目也!」也作「庐山面目」。

网络解释:

成语解释

【解释】庐山:在今江西九江市南。指庐山的真实面目。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;或人的本来面目。

【出处】宋 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
【示例】善作诗今只一家,方见庐山真面目也。(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十七回)

【近义词】真相大白、庐山真面

【反义词】改头换面

【语法】庐山真面目偏正式;作主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人或事物。

庐山真面目

  •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,它三面临江,山势十分雄伟,山清水秀,风景奇丽。它临江靠水,山上烟雾缥缈,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。苏轼写《题西林壁》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  •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是否确认删除?
    确定 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