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路出家
(1) 年纪大了才脱离家庭去当和尚或尼姑
(2) 比喻原先并不是从事这一工作的,后来才改行从事这一工作
⒈ 谓成年后才去做和尚、尼姑。比喻中途改业,不是科班出身。
引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
鲁迅《花边文学·奇怪(二)》:“如果大众语既是半路出家,新名词也还不很明白,这‘落伍’可真是‘彻底’了。”
亦作“半路修行”。 明朱国祯《涌幢小品·俚诗有本》:“茅鹿门先生,文章擅海内……晚喜作诗,自称半路修行,语多率易。”
成年后才出家为僧为尼。
【解释】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离家去当和尚、尼姑。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
【出处】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
【示例】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,写啊改啊,改啊写啊,终于写出了好作品,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半路出家的作家。(公今度《长短录》)
【近义词】半道出家
【反义词】科班出身、训练有素
【语法】半路出家偏正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,形容中途开始干某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