沐猴而冠的反义词
词语解释:

猕猴戴帽子。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,但本质却掩盖不了。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、窃据名位之人。

引证解释:

⒈ 猕猴戴帽子。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,但本质却掩盖不了。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、窃据名位之人。

《汉书·项籍传》:“人谓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”
颜师古注:“言虽著人衣冠,其心不类人也。”
《晋书·张载传》:“至如轩冕黻班之士,苟不能匡化辅政,佐时益世,而徒俯仰取容,要荣求利,厚自封之资,丰私家之积,此沐猴而冠耳,尚焉足道哉!”
亦省作“沐冠”。 宋林希逸《代毛颖谢表》:“志虽酬於脱颖,嘲莫解於沐冠。”
梁启超《论自尊》:“夫沐冠而喜者,戏猴之态也。投骨而嚙者,畜犬之情也。”

国语词典:

沐猴,猕猴。沐猴而冠指猕猴性急躁,不能若人久著冠带。比喻楚人的性情暴躁。语出《史记.卷七.项羽本纪》:「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」后讥讽徒具衣冠而没有人性的人。《汉书.卷四五.伍被传》:「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,非常人也,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。」也作「木猴而冠」、「沐猴冠冕」、「沐猴衣冠」。

词语翻译
英语
lit. a monkey wearing a hat (idiom)​, fig. worthless person in imposing attire
法语
Xiang Yu
网络解释:

成语解释

【解释】沐猴:猕猴;冠:戴帽子。猕猴装扮成人样。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;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。

【出处】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”

【示例】那些肥头胖脑的绅士,大肚皮的豪商,沐猴而冠的穿着西洋礼服,其实都是资本家的走狗。

【近义词】衣冠禽兽

【语法】沐猴而冠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

沐猴而冠

  • 沐猴而冠,成语,拼音:mù hóu ér guàn。沐猴:猕猴;冠:戴帽子。猴子穿衣戴帽,究竟不是真人。
  • 出自《史记.卷七.项羽本纪》:「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」原意为韩生讥讽项羽。《汉书.卷四十五.伍被传》:「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,非常人也,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。」亦作「木猴而冠」、「沐猴冠冕」、「沐猴衣冠」。比喻虚有其表,得意忘形;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。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。
  •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是否确认删除?
    确定 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