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末倒置
(1) 本:树根。末:树梢。置:放。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、根本的和非根本的关系弄颠倒了
⒈ 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。
引金无名氏《绥德州新学记》:“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於民……然非知治之审,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。”
梁启超《中国国会制度私议》第三章第二节:“今本末倒置若此,其危及国家统一之基础,又何怪焉。”
曹玉林《祠堂里的学校》:“我觉得本职工作和业余爱好并不矛盾,只要不是本末倒置,能够摆正两者之间的关系,那么业余爱好有时对本职工作反而能有所裨益。”
事物的主次颠倒。比喻不知事情的轻重缓急。清.王昶《金石萃编.卷一五八.金五.绥德州新学记》:「然非知治之审,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。」也作「本末颠倒」、「本末舛逆」。
【解释】本:树根;比喻事物的根本;末:树梢;比喻事物的枝节;置:放置。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;重要的和不重要的;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
【出处】金 无名氏《绥德州新学记》:“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……然非知治之番,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。”
【示例】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,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。本末倒置,批评你还不愿意?乱弹琴!(曲波《林海雪原》一二)
【近义词】轻重倒置、舍本求末、舍本逐末、本末颠倒
【反义词】以一持万、本末相顺
【语法】本末倒置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比喻弄错了事物的轻重主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