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行逆施
(1) 做事违反常理,后多指做事违背正义和时代潮流
⒈ 聂绀弩《从陶潜说到蔡邕》:汪周之流的倒行逆施,乃是知法犯法,明目张胆地自绝于中国人。 聂绀弩《从陶潜说到蔡邕》:汪周之流的倒行逆施,乃是知法犯法,明目张胆地自绝于中国人。
引做事违反常规或违背情理。语本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吾日莫途远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
司马贞索隐:“譬如人行,前途尚远,而日势已莫,其在颠倒疾行,逆理施事,何得责吾顺理乎!”
《汉书·主父偃传》:“吾日暮,故倒行逆施之。”
颜师古注:“倒行逆施,谓不遵常理。”
清叶廷琯《鸥陂渔话·马士英有才艺》:“﹝马士英﹞乘时窃柄,倒行逆施,为后世唾駡而不惜。”
不遵常理行事。后比喻违背社会俗尚,胡作非为的罪恶行径。《史记.卷六六.伍子胥列传》:「吾日暮途远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」《汉书.卷六四上.主父偃传》:「丈夫生不五鼎食,死则五鼎烹耳;吾日暮,故倒行逆施之。」也作「逆行倒施」。
【解释】倒、逆:反常;行、施:做事。违反常规;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。
【出处】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伍子胥列传》:“吾日莫途远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
【示例】在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,疏解和抗议都无用,压迫者是可以任所欲为,倒行逆施的。(邹韬奋《患难余生记 离渝前的政治形势》)
【近义词】胡作非为、为非作歹、横行霸道、无恶不作、本末倒置
【反义词】嘉言善行、因势利导、顺理成章、正道直行、不破不立
【语法】倒行逆施联合式;作主语、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