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死一生
(1) 死的可能性远大于活的可能性,但终于脱险。比喻多历艰险而大难不死
⒈ 形容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。
引《文选·屈原<离骚>》“虽九死其犹未悔” 唐刘良注:“虽九死无一生,未足悔恨。”
元王仲文《救孝子》第一折:“您哥哥劒洞枪林快厮杀,九死一生不当个耍。”
《古今小说·杨谦之客舫遇侠僧》:“杨益道:‘蛮烟瘴疫,九死一生,欲待不去,奈日暮途穷。’”
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五章第三节:“﹝小刘﹞在九死一生中,不是多次救过自己的命吗?”
⒉ 谓十死其九。形容幸免于死的人很少。
引《隋唐演义》第十三回:“凡解进府去的人……十人解进,九死一生。”
《说唐》第七回:“元帅性子,十分执拗,凡有解到罪人,先打一百杀威棒,十人解进,九死一生。”
⒊ 谓濒临死亡。
引《说岳全传》第七六回:“口中只有出的气,没有入的气,已是九死一生。”
⒋ 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。
引《红楼梦》第七回:“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,到如今不报我的恩,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。”
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二二章一:“你杨叔叔他们已经是九死一生的人了,再不能叫他们摊凶险。”
比喻极危险的境遇。元.王仲文《救孝子.第一折》:「您哥哥剑洞枪林快厮杀,九死一生不当个耍。」《喻世明言.卷一九.杨谦之客舫遇侠僧》:「蛮烟瘴疫,九死一生,欲待不去,奈日暮途穷。」也作「万死一生」。
【解释】九:表示次数或多数。形容多次经历生死危险而幸存。比喻情况极其危险。
【出处】战国 楚 屈原《离骚》: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唐 刘良注:“虽九死无一生,未足悔恨。”
【示例】您哥哥剑洞枪林快厮杀,九死一生不当个耍。(元 王仲文《救孝子》第一折)
【近义词】死里逃生
【反义词】安如磐石、安如泰山、屏声静气、万马齐喑、一朝一夕、安然无恙、安然无事
【语法】九死一生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表示人的经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