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骨悚然
(1) 毛发竖起,脊梁骨发冷。形容恐惧惊骇的样子
⒈ 身上汗毛竖起,脊梁骨发冷。极言吃惊和恐惧。
引《三国演义》第二二回:“左右将此檄传进, 操见之,毛骨悚然,出了一身冷汗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五八回:“那獮猴毛骨悚然,料着难脱,即忙摇身一变,变作个蜜蜂儿。”
冯德英《苦菜花》第十一章:“转眼间,这堂堂的大客厅,就变成一个齐备的刑事房,令人毛骨悚然,不寒而栗。”
形容极端惊惧害怕。《西游记.第一○回》:「龙王见说,心惊胆战,毛骨悚然。」《儒林外史.第二五回》:「几句说的两个书办毛骨悚然,一场没趣,扯了一个淡,罢了。」也作「毛骨竦然」、「毛骨耸然」、「毛发悚然」。
【解释】毛:头发和汗毛;骨:指脊背;悚然:害怕的样子。毛发竖起;脊骨透寒。形容非常恐惧惊骇。
【出处】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2回:“左右将此檄传进,操见之,毛骨悚然,出了一身冷汗。”
【示例】黑夜一个人走在荒凉的原野上,忽而传来什么动物的叫声,令人毛骨悚然。
【近义词】不寒而栗、胆战心惊、惊心动魄、心惊肉跳、心惊胆跳、毛骨竦然
【反义词】镇定自若、面无惧色、面不改容、无所畏惧
【语法】毛骨悚然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十分恐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