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义词
⒈ 后以比喻志趣相同或气质相类者互相吸引、聚合。
引《易·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”
孔颖达疏:“‘同气相求’者,若天欲雨,而础柱润是也……言天地之间,共相感应,各从其气类。”
清曾国藩《湘乡县宾兴堂记》:“其官斯土者……又皆一时贤俊,有循良之绩,与邦人士讲求吏治将略,互相称美,訢合无间。同明相照,同气相求,何其翕应者与!”
孙犁《澹定集·金梅<文海求珠集>序》:“要视作家如友朋,同气相求,体会其甘苦,同情其遭际,知人论世。”
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。语出《易经.乾卦.文言》:「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」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很投合,自然结合在一起。明.朱权《荆钗记.第五出》:「解绶归来为至友,果然同气相求。」也作「同类相呼」、「同类相求」。
【解释】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。
【出处】《周易 干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。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
【示例】孙犁《澹定集 金梅序》:“要视作家如友朋,同气相求,体会其甘苦。”
【近义词】意气相投、情投意合、物以类聚、同声相应
【反义词】格格不入
【语法】同气相求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