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唐中书舍人萧嵩长大多髯。
引玄宗欲以苏颋为相,命嵩起草诏书。既成,不中玄宗之意,掷其稿于地,曰:“虚有其表耳。”
事见唐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。后因称徒有外表没有实学为“虚有其表”。 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嘉平公子》:“﹝温姬﹞遂告公子曰:‘妾初以公子世家文人,故蒙羞自荐。不图虚有其表!以貌取人,毋乃为天下笑乎!’”
语出唐.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:「玄宗常器重苏颋,……夜召萧嵩草制,……嵩既退,上掷其草于地曰:『虚有其表耳。』」后用以形容空有华丽的外表,却无实际的内涵。
【解释】表面上看起来很好;实际上并不好。虚:空;表:外表。
【出处】唐 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:“嵩既退,上掷其草于地:‘虚有其表耳!’”
【示例】表面看上去他挺精明的,可实际上却是虚有其表,什么事也办不好。
【近义词】徒有虚名、秀而不实、有名无实、外强中干、鱼质龙文、色厉内荏、徒负虚名、名不副实
【反义词】货真价实、名副其实、名不虚传、表里如一
【语法】虚有其表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