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ī
伊
téng
藤
bó
博
wén
文
人名。(西元1841~1900)日本政治家。明治维新时,任第一次内阁总理,手定日本宪法,三次组阁,先后与我国缔结天津条约、马关条约。后任朝鲜总监,赴哈尔滨,被韩人安重根刺杀而死。
伊
⒈ 彼,他,她:伊说。伊人(那个人,多指女性)。
⒉ 文言助词:下车伊始。伊谁之力?伊于胡底(到什么地步为止,不堪设想的意思)。
⒊ 姓。
he or she
形声:从亻、尹声
third person pronoun; he, she, this, that
藤
⒈ 指“白藤”、“紫藤”:藤条。藤椅。藤床。
⒉ 〔藤黄〕a.常绿乔木,茎高达二十米,树脂黄色,有毒;b.这种植物的树脂,可作国画颜料。
⒊ 泛指匍匐茎或攀援茎:藤本植物。瓜藤。葡萄藤。顺藤摸瓜。
bine、ratan、rattan、vine
形声:从艹、滕声
rattan, cane; creeper plant
博
⒈ 多,广,大:广博。渊博。博学(学问广博)。博览。博爱。博物。
⒉ 知道得多:博古。
⒊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:博取。博得。聊博一笑。
⒋ 古代的一种棋戏;后泛指赌财物:博奕。赌博。
rich、plentiful、win、gain
专
形声:左形右声
gamble, play games; wide, broad
文
⒈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:灿若文锦。
⒉ 刺画花纹:文身。
⒊ 记录语言的符号:文字。文盲。以文害辞。
⒋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:文凭。文艺。文体。文典。文苑。文献(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)。文采(a.文辞、文艺方面的才华;b.错杂艳丽的色彩)。
⒌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:文化。文物。
⒍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
⒎ 旧时指礼节仪式:虚文。繁文缛节(过多的礼节仪式)。
⒏ 文华辞采,与“质”、“情”相对:文质彬彬。
⒐ 温和:文火。文静。文雅。
⒑ 指非军事的:文职。文治武功(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)。
⒒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:文言。文白间杂。
⒓ 专指社会科学:文科。
⒔ 掩饰:文过饰非。
⒕ 量词,指旧时小铜钱:一文不名。
⒖ 姓。
character、civil、gentle、language、paint over、writing
白、武
象形
literature, culture, writ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