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指用于礼仪的器物。
引语本《书·洛诰》:“仪不及物。”
孔传:“威仪不及礼物。”
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一》:“汉家仪物,其盛如此。我得於此殿坐,岂非真天子邪!”
宋钱愐《钱氏私志》:“闻国初贵主乘, 元祐后不铸印,无乘马仪物。”
明田艺蘅《留青日札》卷三:“晋王导以仪物鼓吹求助於钟山之神以御苻坚。”
《人民文学》1981年第4期:“这属于旧时丧事迷信之一的仪物。”
仪(儀)
⒈ 人的外表或举动:仪态。仪表。威仪(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)。
⒉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:仪式。仪仗。司仪。
⒊ 礼物:贺仪。谢仪。
⒋ 供测量、绘图、实验用的器具:仪器。
⒌ 法制,准则:仪刑。“设仪立度,可以为准则”。
⒍ 姓。
appearance、bearing、ceremony、instrument、present
形声:从亻、义声
ceremony, rites gifts; admire
物
⒈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:事物。生物。物体。货物。礼物。文物。物价。物质。地大物博。物极必反。
⒉ 内容,实质:言之有物。
⒊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:物议(群众的批评)。待人接物。物望所归(众望所归)。
content、matter、substance、thing
形声:从牛、勿声
thing, substance, creatu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