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礼仪;规矩。
引《世说新语·赏誉下》“刘琨称祖车骑” 刘孝标注引晋虞预《晋书》:“﹝祖逖﹞豁荡不修仪检,轻财好施。”
《旧唐书·文宗纪下》:“廷老在翰林,终日酣醉无仪检,故罢。”
《新唐书·忠义传下·庞坚》:“玉魁梧有力,明军法,久宿卫,习知朝廷制度。帝顾诸将多不闲仪检,故授玉领军、武卫二大将军,使众观以为模矱。”
宋文同《乐府杂咏·自君之出矣》:“闺闈足仪检,常恐犯绳尺。”
威仪行检。
仪(儀)
⒈ 人的外表或举动:仪态。仪表。威仪(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)。
⒉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:仪式。仪仗。司仪。
⒊ 礼物:贺仪。谢仪。
⒋ 供测量、绘图、实验用的器具:仪器。
⒌ 法制,准则:仪刑。“设仪立度,可以为准则”。
⒍ 姓。
appearance、bearing、ceremony、instrument、present
形声:从亻、义声
ceremony, rites gifts; admire
检(檢)
⒈ 查:检查。检测。检讨。检举。检校(
)。检修。检索。检察。⒉ 注意约束(言行):检点(a.注意约束言行,如“参加宴会时连吃带拿,太不检检了”;b.查看是否符合,如“把行李检检一遍”)。失检。
⒊ 古代官名,掌修国史,位次编修。
⒋ 姓。
check、examine、inspect、restrain oneself
形声:从木、佥声
check; exam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