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形容年幼聪慧。
引晋袁宏《后汉纪·桓帝纪二》:“考德叙才,莫若解瀆亭侯宏,年十有二,嶷然有周成之质。”
《南史·齐曲江公遥欣传》:“遥欣髫齔中便嶷然。”
宋王安石《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勤威冯鲁公神道碑》:“自为儿童,状貌嶷然,慷慨有大意,人固已奇之矣。”
清朱琦《北堂侍膳图记》:“其右面微俯,嶷然而秀出者,为其季弟湘渔。”
⒉ 卓异貌;屹立貌。
引晋葛洪《抱朴子·汉过》:“含霜履雪,义不苟合;据道推方,嶷然不羣。”
《新唐书·韦处厚传》:“处厚姿状如甚懦者,居家亦循易,至廷争,嶷然不可回夺。”
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江南有大、小孤山,在江水中,嶷然独立。”
《金史·百官志一》:“金自景祖始建官属,统诸部以专征伐,嶷然自为一国。”
⒊ 端庄貌。
引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“庾公造周伯仁” 刘孝标注引《晋阳秋》:“顗有风流才气,少知名,正体嶷然,儕辈不敢媟也。”
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瞿萨旦那国》:“中有佛坐像,高七尺餘,相好允备,威肃嶷然,首戴宝冠,光明时照。”
王闿运《郭新楷传》:“应接衣冠,嶷然有度。”
超绝清高的样子。
嶷
⒈ 〔九嶷〕山名,在湖南省。相传是舜安葬的地方;又指九嶷山之神,如:“嶷嶷缤兮并迎。”。亦作“九疑”。
形声:从山、疑声
a range of mountains in Hunan province
然
⒈ 对,是:然否。不然。不以为然。
⒉ 以为对,答应,信守:然纳(以为对而采纳)。然诺(许诺,信守诺言)。
⒊ 这样,如此:当然。然后。然则。
⒋ 表示一种语气(a.表决定,犹焉,如“寡人愿有言然”;b.表比拟,犹言一般,如“如见其肺肝然”)。
⒌ 用于词尾,表示状态:显然。忽然。飘飘然。
⒍ 古同“燃”。
but、correct、however、like that、right、so
形声:从灬、声
yes, certainly; pledge, promi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