艺文
(1) 泛指各种典籍、图书
(2) 文学艺术
⒈ 亦作“蓺文”。
⒉ 六艺群书之概称。参见“六艺”。
引汉班固《典引》:“苞举艺文,屡访羣儒。”
《南史·隐逸传上·雷次宗》:“时国子学未立,上留意艺文……凡四学并建。”
宋司马光《仁宗赐张公卿书记》:“当是时,国家中外无事,天子方嚮艺文。”
⒊ 辞章;文艺。
引晋葛洪《抱朴子·审举》:“心悦蓺文,学不为禄。”
唐白居易《赋赋》:“四始尽在,六义无遗,是谓艺文之儆策,述作之元龟。”
况周颐《蕙风词话续编》卷二:“杨娃亦称杨妹子,宋寧宗恭圣皇后妹,以艺文供奉内廷。”
鲁迅《坟·科学史教篇》:“希腊、罗马科学之盛,殊不逊於艺文。”
⒋ 见“艺文志”。
泛指六艺文章。
如:「艺文活动」。
艺(藝)
⒈ 才能,技能,技术:工艺。技艺。文艺。艺人。艺术(①戏剧、曲艺、音乐、美术、建筑、舞蹈、电影、诗和文学等的总称;②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、方法;③形状独特而美观的)。艺苑奇葩。艺高人胆大。
⒉ 种植:园艺。
⒊ 准则、法度、限度:“骄泰奢侈,贪欲无艺。”
art、skill
形声:从艹、乙声
art; talent, ability; craft
文
⒈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:灿若文锦。
⒉ 刺画花纹:文身。
⒊ 记录语言的符号:文字。文盲。以文害辞。
⒋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:文凭。文艺。文体。文典。文苑。文献(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)。文采(a.文辞、文艺方面的才华;b.错杂艳丽的色彩)。
⒌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:文化。文物。
⒍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
⒎ 旧时指礼节仪式:虚文。繁文缛节(过多的礼节仪式)。
⒏ 文华辞采,与“质”、“情”相对:文质彬彬。
⒐ 温和:文火。文静。文雅。
⒑ 指非军事的:文职。文治武功(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)。
⒒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:文言。文白间杂。
⒓ 专指社会科学:文科。
⒔ 掩饰:文过饰非。
⒕ 量词,指旧时小铜钱:一文不名。
⒖ 姓。
character、civil、gentle、language、paint over、writing
白、武
象形
literature, culture, writ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