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ì
敝
yì
邑
敝邑bìyì
(1) 对本国的谦称
⒈ 谦辞。称自己的国家。
引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君王讨敝邑之罪,又矜而赦之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六年》:“寡君闻君亲举玉趾,将辱於敝邑。”《资治通鉴·周赧王四年》:“大王之威行於山东,敝邑恐惧。”胡三省注:“春秋以来,列国交聘,行人率自称其国曰敝邑。”
⒉ 犹言偏僻的地方。敝,一本作“弊”。
引《文选·左思<吴都赋>》:“习其敝邑,而不覿上邦者,未知英雄之所躔也。”吕延济注:“蜀但知习其敝小都邑,不见上国,不知英雄之所行歷也。”
敝bì(ㄅ一ˋ)
⒈ 破旧,坏:敝旧。敝俗。敝衣。敝屣。敝帚自珍。
⒉ 谦辞,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:敝人(我)。敝姓。敝处。敝校。敝国。
my、this、shabby、ragged
会意
break, destroy; broken, tattered
邑yì(一ˋ)
⒈ 城市,都城:城邑。都邑。
⒉ 旧指县:邑人(同乡的人)。邑庠(明清时称县学)。邑宰。
⒊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:采邑。
⒋ 古同“悒”,愁闷不安。
会意:从口、从巴
area, district, city, sta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