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āng
疆
yì
埸
疆埸
(1) 边界,边防
⒈ 田界;田边。
引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中田有庐,疆埸有瓜。”
毛传:“埸,畔也。”
朱熹集传:“於畔上种瓜,以尽地利。”
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菜茹有畦,瓜瓠果蓏殖於疆易。”
宋司马光《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》:“麟州屈野水西有田与夏虏相接,疆埸不明,数十年来,虏盗耕之。”
⒉ 边界;边境。
引《左传·桓公十七年》:“疆埸之事,慎守其一,而备其不虞。”
孔颖达疏:“疆埸,谓界畔也。”
杨伯峻注:“埸音易,边境也。疆埸为同义连绵词。”
《荀子·富国》:“观国之治乱臧否,至於疆易而端已见矣。”
杨倞注:“易,与‘埸’同。”
《三国志·吴志·士燮传》:“处大乱之中,保全一郡,二十餘年疆埸无事。”
宋王安石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》:“兵士杂於疲老,而未尝申敕训练,又不为之择将,而久其疆埸之权。”
⒊ 犹疆土,领土。
引《南史·章华传》:“今疆埸日蹙, 隋军压境,陛下如不改絃易张,臣见麋鹿復游於姑苏矣。”
《明史·明昇传》:“今足下疆埸,南不过播州,北不过汉中 ……而欲藉一隅之地,延命顷刻,可谓智乎?”
章炳麟《箴新党论》:“甲午辽东之役,丧师糜财,疆埸日蹙。”
⒋ 指战场。
引唐杜牧《为中书门下请追尊号表》:“今陛下用仁义为干戈,以恩信为疆埸,所求必至,有鬭必先。”
宋王安石《王凯赠节度使制》:“将帅之臣,出乘疆埸,而有执敌捍患之材,入总营屯,而有折衝销萌之用,则序功録德,当以厚终。”
章炳麟《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》:“或谓民知爱国,则自以效命疆埸为美谈。”
国界、边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