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庸
(1) 古代指附属于大国的小国,今借指为别的国家所操纵的国家
(2) 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
⒈ 指附属于诸侯大国的小国。
引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:“锡之山川,土田附庸。”
郑玄笺:“赐之以山川土田及附庸,令专统之。”
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公侯田方百里,伯七十里,子男五十里;不能五十里者,不合於天子,附於诸侯曰附庸。”
郑玄注:“附庸者,以国事附於大国,未能以其名通也。”
《北史·周纪上·太祖文帝》:“立萧詧为梁主,居江陵,为魏附庸。”
聂绀弩《季氏将伐颛臾》:“现在还嫌财发得不够,又要去打劫那附庸顓臾,使得顓臾和本土的许多人民都家破人亡,妻离子散。”
⒉ 喻指尚处于弱小幼稚阶段而未能发展成完美独立的事物。
引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诠赋》:“六义附庸,蔚成大国。”
⒊ 喻指处于次要地位的、从属地位的。
引清钱泳《履园丛话·谈诗·以诗存人》:“文坛耻説为偏将,酒国甘居是附庸。”
徐迟《地质之光》:“把持中国学术机关,使之成为外国学术机构的附庸。”
⒋ 附属依托。
引唐沉亚之《谪掾江斋记》:“然则吾以为肝者,胆附庸其中。”
附属于诸侯或大国的小国,藉著听其指挥来得到庇护。
如:「有钱人家喜欢附庸风雅,订做一些书柜,却放置酒瓶。」
附
⒈ 另外加上,随带着:附体。附件。附带(a.另外有所补充的;b.非主要的)。附庸。附会(a.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,如“牵强附附”;b.组织文章、布局谋篇、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,如“精思附附,十年乃成”)。附赘悬疣。
⒉ 同意,赞同:随声附和。附议。
⒊ 捎带:“一男附书至”。
⒋ 靠近:附近。附耳低言。
⒌ 依从:依附。归附。趋炎附势。
add、appose、attach、enclose
形声:从阝、付声
adhere to, append; rely on near to
庸
⒈ 平常,不高明的:平庸。庸医。庸言。庸俗。庸人。昏庸。庸主(平庸或昏庸的君主)。庸夫。庸暗(平凡,愚昧)。庸庸碌碌(没有志气,没有作为)。
⒉ 需要:无庸细述。无庸讳言。
⒊ 岂,怎么:庸讵(岂,何以,怎么,亦作“庸遽”)。
⒋ 中国唐代一种赋税法:租庸调。
⒌ 功劳:庸绩(功绩)。
⒍ 古同“佣”,雇佣。
commonplace、mediocre、second-rate
会意:从用、从庚
usual, common, ordinary, medioc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