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īng
兵
yǒng
勇
兵勇
(1) 旧指士兵
⒈ 清代称临时招募的兵卒为勇,因以“兵勇”泛指兵卒。
引清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掌故·陈侍御奏摺》:“去岁英夷一入城, 叶名琛即被掠而去,彼时城中岂无数百官绅?岂无数万兵勇?皆无法可施。”
《廿载繁华梦》第十七回:“又些时,纔见各营将官,带些半睡不醒的兵勇到来弹压,到时火势已寝息了。”
陈登科《活人塘》三:“孙在涛是新河集的董事,做过乡长,他家有二十多顷地,开木厂,家里养十几个兵勇(保家丁),专门在新河集欺侮人。”
兵卒。清代称兵为「额兵」,额兵之外征募来御寇的称「勇」,合称为「兵勇」。
兵
⒈ 武器:兵器。兵刃。兵不血刃(兵器上面没有沾血,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)。
⒉ 战士,军队:兵士。兵卒。兵丁。兵戎相见(指武装冲突)。
⒊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:兵法。兵家。兵机。兵衅(战争的争端)。兵书。兵谏(进谏时以武力要挟,迫使必从)。兵荒马乱。兵贵神速。
arms、soldiers
卒
会意:从丘、从八
soldier, troops
勇
⒈ 有胆量,敢做:勇敢。勇毅。勇气。勇士。英勇。奋勇。
⒉ 中国清代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的兵士:兵勇。劲勇。募勇。
⒊ 姓。
brave、courageous、valiant
怯
形声:从力、甬声
brave, courageous, fier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