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词典三族三族的意思_解释_造句

sān

三族

拼音 sān zú 注音 ㄙㄢ ㄗㄨˊ
拼音 sān zú 注音 ㄙㄢ ㄗㄨˊ
结构 (单一结构) (左右结构)
三族的意思
词语解释:
有几种说法。谓父﹑子﹑孙。
谓父族﹑母族﹑妻族。
谓父母﹑兄弟﹑妻子。
指一人犯罪而诛其三族。
指上古帝鸿﹑少暤﹑颛顼之不才子,即浑沌﹑穷奇﹑梼杌。
引证解释:

⒈ 有几种说法。(1)谓父、子、孙。

《周礼·春官·小宗伯》:“掌三族之别,以辨亲疏。”
郑玄注:“三族,谓父、子、孙。”
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惟是三族之不虞,使某也请吉日。”
郑玄注:“三族,谓父昆弟、己昆弟、子昆弟。”
按,前注据父言之,故云子、孙;后注据子言之,故云己与子,二注义同。参阅孙诒让《周礼正义》。(2)谓父族、母族、妻族。 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三族辅之。”
卢辩注:“三族,父族、母族、妻族。”
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夫与国君同食,泽及三族,而况父母乎!”
成玄英疏:“三族,谓父母族、妻族也。”
《后汉书·杨终传》:“秦政酷烈,违啎天心,一人有罪,延及三族。”
李贤注引《汉书音义》:“父族、母族、妻族也。”
(3)谓父母、兄弟、妻子。 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法初有三族之罪。”
裴骃集解引张晏曰:“父母、兄弟、妻子也。”

⒉ 指一人犯罪而诛其三族。

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其以城为外谋者,三族。”
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子婴遂刺杀高於斋宫,三族高家以徇咸阳。”

⒊ 指上古帝鸿、少暤、颛顼之不才子,即浑沌、穷奇、梼杌。

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此三族也,世济其凶,增其恶名,以至于尧,尧不能去。”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昔帝鸿氏有不才子,掩义隐贼,好行凶慝,天下谓之浑沌。少皞氏有不才子,毁信恶忠,崇饰恶言,天下谓之穷奇。顓頊氏有不才子,不可教训,不知话言,天下谓之檮杌。此三族世忧之。至于尧,尧未能去。”

国语词典:

三种有血缘关系的亲属:(1)​ 父母、兄弟、妻子。《史记.卷五.秦本纪》:「法初有三族之罪。」裴骃.集解引张晏曰:「父母、兄弟、妻子也。」(2)​ 父族、母族、妻族。《庄子.徐无鬼》:「夫与国君同食,泽及三族,而况父母乎?」唐.成玄英.疏:「三族,谓父母族也,妻族也。」(3)​ 父、子、孙。《周礼.春官.小宗族》:「掌三族之别,以辨亲疏。」汉.郑玄.注:「三族谓父、子、孙。」(4)​ 父之昆弟、己之昆弟、子之昆弟。《仪礼.士昏礼》:「惟是三族之不虞,使某也,请吉日。」汉.郑玄.注:「三族谓父昆弟、己昆弟、子昆弟。」

词语翻译
英语
(old)​ three generations (father, self and sons)​, three clans (your own, your mother's, your wife's)​
网络解释:

三族

  • 三族:马野尘的武侠小说
  • 三族:动画《画江湖之杯莫停》中的势力
  • 三族:家族谱序
  • 字义分解
    读音:sān

    基本字义

    sān(ㄙㄢ)

    ⒈  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

    ⒉  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
    异体字

    • ?

    汉英互译

    three

    造字法

    指事

    English

    three

    读音:zú

    基本字义

    zú(ㄗㄨˊ)

    ⒈  亲属,泛指同姓之亲:族规。族长。家族。

    ⒉  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:种族。

    ⒊  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,他们有共同的语言、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:民族。

    ⒋  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:宗族。氏族。部族。

    ⒌  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:芳香族。

    ⒍  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,一人有罪,把全家或包括母亲、妻家的人都杀死:族灭。

    ⒎  聚合,集中:云气不待族而雨。

    异体字

    • ?
    • ?
    • ?
    • ?

    汉英互译

    a group of thing with common features、clan、family、race、strain

    造字法

    会意:箭矢射向大旗,表聚集

    English

    a family clan, ethnic group, tribe

   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是否确认删除?
    确定 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