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族灭。 《新五代史·杂传十二·王峻》:“是时巖方用事, 筠因以峻遗巖。
引梁亡, 巖族诛, 峻流落民间。”
唐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蔡人有言:天子明圣,不顺族诛,顺保性命。”
元李翀《日闻录》:“甚至刘安以谋逆族诛,而反夸鷄犬亦仙。”
鲁迅《而已集·小杂感》:“刘邦除秦苛暴,‘与父老约法三章耳。’而后来仍有族诛,仍禁挟书,还是秦法。法三章者,话一句耳。”
因一人有罪而导致整个家族被诛灭。
族
⒈ 亲属,泛指同姓之亲:族规。族长。家族。
⒉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:种族。
⒊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,他们有共同的语言、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:民族。
⒋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:宗族。氏族。部族。
⒌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:芳香族。
⒍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,一人有罪,把全家或包括母亲、妻家的人都杀死:族灭。
⒎ 聚合,集中:云气不待族而雨。
a group of thing with common features、clan、family、race、strain
会意:箭矢射向大旗,表聚集
a family clan, ethnic group, tribe
诛(誅)
⒈ 把罪人杀死:害民者诛。诛灭。诛锄。诛戮。伏诛。
⒉ 责罚:诛意(不问罪行,只根据其用心讹定罪状)。口诛笔伐。
⒊ 责求:诛求无已(一味索取,没有止境)。
kill、put to death
形声:从讠、朱声
execute, kill, put to death; puni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