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风
(1) 地方歌谣,亦指有这种特色的歌谣
(2) 有地方特色的风俗
⒈ 乡土歌谣或乐曲。
引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“乐操土风,不忘旧也。”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乐府》:“匹夫庶妇,謳吟土风。”
《隋书·音乐志中》:“魏氏来自云朔,肇有诸华,乐操土风,未移其俗。”
清孙枝蔚《咏史》诗:“取琴使之弹,乐操必土风。”
⒉ 当地的风俗。
引晋袁宏《后汉纪·明帝纪上》:“夫民之性也,各有所禀。生其山川,习其土风。”
唐杜甫《负薪行》:“土风坐男使女立,男当门户女出入。”
宋范成大《腊月村田乐府十首》诗序:“余归石湖,往来田家,得岁暮十事,採其语各赋一诗,以识土风,号《村田乐府》。”
明高启《羁旅行》:“土风处处殊故园,乡音只闻僮僕言。”
闻一多《端节的历史教育》:“不过吴越号称水国,说竞渡本是吴越一带的土风,总该离事实不远。”
地方上的风俗。
土
⒈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:土壤。黄土。
⒉ 疆域:国土。领土。
⒊ 本地的,地方性的:故土。
⒋ 民间生产的(区别于“洋”):土方(民间流传的药方,亦称“偏方”)。
⒌ 不合潮流:土气。
⒍ 未熬制的鸦片:烟土。
⒎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⒏ 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青海省:土族。
⒐ 姓。
dust、earth、ground、homemade、land、local、soil、unrefined
洋
象形:像土块
soil, earth; items made of earth
风(風)
⒈ 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
⒉ 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
⒊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
⒋ 消息,传闻:风传(
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⒌ 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
⒍ 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
⒎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
⒏ 姓。
风(風)
⒈ 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wind
形声:从虫、凡声
wind; air; manners, atmosp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