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所不为
(1) 指什么坏事都干
⒈ 什么事都干得出。多含贬义。
引《论语·阳货》“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” 何晏集解引汉郑玄曰:“无所不至者,言其邪媚无所不为。”
《北史·宇文智及传》:“﹝宇文智及﹞蒸淫丑秽,无所不为。”
宋苏轼《策别十二》:“及至秦汉之世,其民见利而忘义,见危而不能授命,法禁之所不及,则巧伪变诈,无所不为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﹝知县﹞在这里酷虐小民,无所不为。”
续范亭《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》:“无耻之人无所不为,势利小子到处皆有。”
亦作“无所不作”。 宋苏舜钦《论五事》:“变诈奇衺,无所不作。苟或败露,立便逃亡。”
什么事都做得出来。多指恶行。《五代史平话.梁史.卷上》:「怎知朱三与刘文政却去学习赌博,无所不为。」《施公案.第一○五回》:「欺压良善,无所不为。」也作「无所不作」。
【解释】为:做。没有不干的事情。指什么坏事都干了。
【出处】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》:“揆其奸心,无所不为。”
【示例】今专务游荡,无所不为,老夫所以忧耳。(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八回)
【近义词】无恶不作、为所欲为
【反义词】循规蹈矩、安分守己
【语法】无所不为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无(無)
⒈ 没有,与“有”相对;不:无辜。无偿。无从(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)。无度。无端(无缘无故)。无方(不得法,与“有方”相对)。无非(只,不过)。无动于衷。无所适从。
naught、nonexistence、nothing、nothing、without、zero
有
会意
negative, no, not; KangXi radical 7
所
⒈ 处,地方:住所。哨所。场所。处所。
⒉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:研究所。派出所。
⒊ 量词,指房屋:一所四合院。
⒋ 用在动词前,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:所部(所率领的部队)。所谓(a.所说的;b.某些人所说的,含不承认意)。无所谓(不关紧要,不关心)。所有。各尽所能。所向无敌。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。
⒌ 用在动词前,与前面的“为”或“被”字相应,表示被动的意思:为人所敬。
⒍ 姓。
place、that、those
形声:右形左声
place, location; numerary adjunct
不
⒈ 副词。
⒉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⒊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不
⒈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no、not
没有
象形
no, not; un-; negative prefix
为(爲)
⒈ 做,行,做事:为人。为时。为难。不为己甚(不做得太过分)。
⒉ 当做,认做:以为。认为。习以为常。
⒊ 变成:成为。
⒋ 是:十两为一斤。
⒌ 治理,处理:为政。
⒍ 被:为天下笑。
⒎ 表示强调:大为恼火。
⒏ 助词,表示反诘或感叹:敌未灭,何以家为?
⒐ 姓。
为(爲)
⒈ 替,给:为民请命。为虎作伥。为国捐躯。
⒉ 表目的:为了。为何。
⒊ 对,向:不足为外人道。
⒋ 帮助,卫护。
act、become、do、for、for the sake of、in order to、mean、serve as
会意
do, handle, govern, act; 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