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手
(1) 助手
(2) 座次的下方者,即右方
(3) 指知识、技能低下的人
⒈ 亦作“下首”。习惯上称右边的位置为下手。
引《京本通俗小说·西山一窟鬼》:“两个下得岭来,尚有一里多路,见一所林子里走出两个人来,上手的是陈乾娘,下手的是王婆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回:“贾母等进来坐下……﹝黛玉﹞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,请王夫人坐了。”
张天翼《清明时节》三:“坐在下手的兔二爷老不安地动着,总觉得屁股摆得不合式。”
⒉ 知识、技能低下的人。
引清恽敬《与李爱堂书》:“今敬表春麓先生,自谓举一羽而知凤,覩一毛而知麟,世间下手,存买菜之见者,仁弟必能斥其不然,所可虑者,指为忌讳耳。”
⒊ 指拙劣的技艺。
引许杰《谈讽刺》:“讽刺需……天衣无缝,运用自如,一近勉强,便成下手。”
⒋ 助手。
引巴金《谈<憇园>》:“没有配角或‘下手’,主角的好些看家本领都使不出来。”
茹志鹃《百合花》:“我跟她说了半天,她才红了脸,同意了。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。”
⒌ 动手;着手。
引《汉武故事》:“今继母无状,手杀其父,则下手之日,母恩絶矣。”
唐曹唐《小游仙诗》之五一:“玉皇欲著红龙衮,亲唤金妃下手裁。”
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一:“那时必起兵来杀我们,我们不先下手,更待何时?”
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二五:“她想挽回这个局面,当时又不知道从何下手。”
动手做。
下
⒈ 位置在低处的,与“上”相对:下层。下款。
⒉ 等级低的:下级。下品。下乘(佛教用语,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)。下里巴人(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,常与“阳春白雪”对举)。
⒊ 方面,方位:两下都同意。
⒋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:下卷。下次。下限。
⒌ 由高处往低处,降落:下山。下车。下马。下达。
⒍ 使降落:下半旗。下棋。
⒎ 进入:下海。
⒏ 投送:下书。
⒐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:下班。下课。
⒑ 谦辞:在下。下官。
⒒ 颁布:下令。
⒓ 攻克:攻下。
⒔ 卸掉:下货。把他的枪下了。
⒕ 用,投入精力:下工夫。
⒖ 退让:争执不下。
⒗ 做出判断:下结论。
⒘ 量词,指动作次数:打三下。
⒙ 用在名词后边(①表示在里面,如“心下”、“言下”;②表示当某个时节,如“节下”、“年下”)。
⒚ 用在动词后边(①表示关系,如“教导下”、“培养下”;②表示完成或结果,如“打下基础”;③与“来”、“去”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,如“走下去”、“停下来”)。
⒛ 少于:不下二百人。
动物生产:鸡下蛋。
below、descend、down、give birth to、give in、go to、leave off、lower、next、take
上、高、停
指事
under, underneath, below; down; inferior; bring down
手
⒈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:手心。棘手(形容事情难办,像荆棘刺手)。着(
)手(开始做,动手)。手不释卷。⒉ 拿着:人手一册。
⒊ 亲自动手:手稿。手迹。手令。手书(a.笔迹;b.亲笔书信)。
⒋ 技能、本领:手法(技巧,方法)。手段。留一手。
⒌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:国手。扒手。生产能手。
⒍ 小巧易拿的:手枪。手册。
a bunch of fives、fist、hand、manus、mauley、pud
脚、足
象形:像手伸出五指
ha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