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ǒu
口
biàn
辩
⒈ 亦作“口辨”。
⒉ 能言善辩之才。
引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淮南王有女陵,慧,有口辩。”
《隋书·陆爽传》:“朝廷以其博学,有口辩, 陈人至境,常令迎劳。”
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一:“赞寧者,颇知书,有口辩。”
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回:“此人甚有口辨,可以遣之。”
⒊ 口才好;巧言善辩。
引汉王充《论衡·自纪》:“口辩而不好谈对。”
三国魏刘劭《人物志·流业》:“辩不入道,而应对资给,是谓口辩。”
宋司马光《苏骐骥墓碣铭》:“在洛阳者, 秦、厉、代以口辩显战国世。”
⒋ 指争辩。
引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倩儿》:“无耻婢尚口辩耶!”
能言善辩的口才。
口
⒈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:口腔。口才。口齿。口若悬河。
⒉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:瓶子口。
⒊ 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港口。
⒋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:古北口。喜峰口。
⒌ 破裂的地方:口子。
gob、jaws、meatus、mouth、ora、orifice、ostium、scoop、stoma、stomata
心
象形
mouth; open end; entrance, gate
辩(辯)
⒈ 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:分辩(亦作“分辨”)。争辩。答辩。辩白。辩驳。辩护。辩解(
)。辩论。辩士。辩证。argue、debate、dispute
形声:从讠、辩省声
dispute, argue, debate, discu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