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iàn
辨
bó
驳
⒈ 辩难,驳正。辨,通“辩”。
引明刘刚《<日损斋笔记>后序》:“观公辨驳之精若此,则其平昔攷古之学为何如哉?览此记之大略,盖已知之矣。”
清周中孚《郑堂札记》卷四:“偏护古文者,亦可藉口脱去上一画为辞,不若阎氏、惠氏两家之辨驳详明也。”
⒉ 争辩反驳。辨,通“辩”。
引《新唐书·王世充传》:“人或辨驳, 世充以口舌缘饰,众知其非,亦不能屈也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五回:“余敷道:‘不瞒大哥説,经过我愚弟兄两个看的地,一毫也没得辨驳的!’”
鲁迅《书信集·致黎烈文》:“《大晚报》与我有夙仇……一面登载柳丝 (即杨邨人 )之《新儒林外史》,一面崔万秋君又给我信,谓如有辨驳,亦可登载。”
争辩驳斥。《儒林外史.第四五回》:「不瞒大哥说,经过我愚弟兄看的地,一毫也没得辨驳的!」也作「辩驳」。
辨
⒈ 分别,分析,明察:辨别。辨认。辨析。辨正。辨识。明辨是非。
⒉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,九夫为一辨,七辨为一并。
differentiate、discriminate、distinguish
形声:从辛、辨省声
distinguish, discriminate
驳(駁)
⒈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,否定旁人的意见:批驳。驳斥。驳倒(
)。反驳。驳论。驳议。⒉ 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:斑驳。驳杂。
⒊ 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:驳运。驳船(转运用的小船。亦作“拨船”)。
refute、argue、barge、lighter
会意:从马、从爻
varicolored, variegated; mix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