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ào
赵
lǐ
李
⒈ 秦臣赵高、李斯的并称。
引宋汪元量《杭州杂和林石田》:“亡秦皆赵李,佐汉独萧曹。”
⒉ 《汉书·何并传》载:阳翟轻侠赵季、李款多畜宾客,以气力渔食闾里,至奸人妇女,持吏长短,纵横郡中,为何并捕杀。后以“赵李”指为非作歹的武侠。
引南朝梁简文帝《西斋行马》诗:“不效孙吴术,寧须赵李过。”
南朝梁王筠《侠客篇》:“举鞭向赵李,与君方代兴。”
清吴伟业《偶得》诗之二:“一自赤车收赵李,探丸无復五陵豪。”
⒊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及汉武帝李夫人的并称。二人都以能歌善舞受到天子宠爱。
引北周庾信《和春日晚景宴昆明池》:“春餘足光景, 赵李旧经过。”
⒋ 谓能歌善舞者,多指歌妓舞女一流人物。按, 汉时“赵李”所指,其说不一。参阅明杨慎《升庵诗话·赵李》、 清袁枚《随园随笔·各解》、 清恽敬《大云山房杂记》卷一。
引清余怀《板桥杂记·雅游》:“金陵为帝王建都之地,公侯戚畹甲第连云,宗室王孙,翩翩裘马,以及乌衣子弟,湖海宾游,靡不挟弹吹簫,经过赵李。每开筵宴,则传呼乐籍。”
⒌ 宋赵鼎与李纲的并称。
引清赵虹《岳王坟》诗:“忠鯁旋闻疎赵李,英雄况復失张韩。”
⒍ 李之一种。
引《尔雅·释木》“休,无实李” 晋郭璞注:“一名赵李。”
南朝梁元帝《树名》诗:“赵李竞追随,轻衫露弱枝。”
赵(趙)
⒈ 中国古代国名(a.战国时代的“赵”;b.西晋结束,匈奴族、羯族先后在北方建立“赵国”,史称“前赵”、“后赵”):赵客(战国时燕赵多侠士,遂以“赵客”为侠士通称)。燕(
)赵(燕赵之地,泛指北方)。⒉ 姓。
形声
李
⒈ 落叶小乔木,果实称“李子”,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,可食:李代桃僵(原用“桃”“李”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,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)。投桃报李。李下不正冠(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)。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(喻为人只要忠诚、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)。
⒉ 姓。
⒊ 古同“理”,古代法官的代称。
会意:从木、从子
plum; judge; surn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