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指国与国间以礼交好之会,相对"兵车之会"而言。
⒈ 指国与国间以礼交好之会,相对“兵车之会”而言。
引《穀梁传·庄公二十七年》:“衣裳之会十有一,未甞有歃血之盟也,信厚也。”
南朝梁王僧孺《与何烱书》:“不得奉板中涓,预衣裳之会。”
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三回:“楚成王举目观览,牘中叙合诸侯修会盟之意,效齐桓公衣裳之会,不以兵车。”
清夏炘《学礼管释·释狐裘黄衣以裼之》:“若韦弁属兵事, 孔子仕鲁,未尝与邻国交战, 夹谷乃衣裳之会,何韦弁之有哉!”
和平的会议,相对于兵车之会而言。《谷梁传.庄公二十七年》:「衣裳之会十有一,未尝有歃血之盟也,信厚也。」《东周列国志.第一八回》:「君奉王命,以临诸侯,安用兵车?请为衣裳之会。」也作「衣冠之会」。
【解释】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,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。
【出处】《谷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》:“衣裳之会十有一,未尝有歃血之盟也,信厚也。”
【示例】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8回:“君奉王命,以临诸侯,安用兵车?请为衣裳之会。”
【近义词】衣裳盟会
【反义词】兵车之会
【语法】衣裳之会作宾语;用于交往等。
衣
⒈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:衣服。衣着(
)。衣冠。衣架。衣锦还( )乡。⒉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:炮衣。糖衣。肠衣。
⒊ 中医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“胞衣”。
⒋ 姓。
clothes、clothing、coating、covering
象形:像上衣形
clothes, clothing; cover, skin
之
⒈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⒉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⒋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⒌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⒍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⒎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go、leave、of、somebody、something、this
原为会意:上像向前的脚,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
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; it, him her, them; go to
会(會)
⒈ 聚合,合在一起:会合。会审。会话。
⒉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:会议。开会。
⒊ 城市,通常指行政中心:都(dū)会。省会。
⒋ 彼此见面:会面。会见。
⒌ 付钱:会账。会钞。
⒍ 理解,领悟,懂:会心,体会。
⒎ 能,善于:会游泳。会英语。
⒏ 机会,时机,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:机会难得。
⒐ 一定,应当:长风破浪会有时。
⒑ 恰好,正好:会天大雨。
⒒ 一小段时间:会会儿。
会(會)
⒈ 总计:会计(①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;②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)。
⒉ 姓。
be able to、meet、shall
会意:从人、从云
assemble, meet together; meet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