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óng
龙
chí
墀
犹丹墀。
借指皇帝。
法坛,道场。
⒈ 犹丹墀。
引唐刘禹锡《杨柳枝》词之三:“凤闕轻遮翡翠幃,龙墀遥望麴尘丝。”
《宋史·礼志四》:“帝諭文彦博等曰,郊坛第一龕者在堂,第二、第三龕设於左右夹廡及龙墀上。”
明徐霖《绣襦记·策射头名》:“参鸞驭,虎殿龙墀,口吐虹霓气。”
⒉ 借指皇帝。
引《敦煌曲子词·望江南》:“数年路隔失朝仪,目断望龙墀。”
宋欧阳修《和刘原父从幸后苑观稻呈经筵诸公》:“晓謁龙墀罢,行瞻凤盖翩。”
⒊ 法坛,道场。
引《水浒传》第四二回:“赵能再入来看时,两三个土兵跌倒在龙墀里。”
清洪昇《长生殿·觅魂》:“你与我把招魂衣摄,遗照图悬,龙墀净扫,凤幄高褰。”
龙(龍)
⒈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、有鳞、有角的神异动物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作雨:龙舟。龙灯。龙宫。龙驹(骏马,喻才华出众的少年)。画龙点睛。龙蟠虎踞。
⒉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:恐龙。
⒊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:龙颜。龙体。龙袍。
⒋ 姓。
dragon、imperial
原为形声
dragon; symbolic of empero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