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“一蹴”。
⒈ 亦作“一蹴”。谓一举足,一踢。常以喻事情轻而易举。参见“一蹴而就”。
引《南史·刘瑀传》:“一蹙自造青云,何至与駑马争路?”
宋苏轼《申王画马图》诗:“扬鞭一蹙破霜蹄,万骑如风不能及。”
《玉娇梨》第三回:“回去与寄居固好,但二处皆道路遥远,非一蹴可到。”
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:“如果突然发生战争, 唐朝是没有兵备的国家,一蹴而倒的危险是存在的。”
洪深《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》第二章一:“好处诚然不是一跳就来或一蹴可达的……决不能如梦境中那样容易。”
一
⒈ 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壹”代)。
⒉ 纯;专:专一。一心一意。
⒊ 全;满:一生。一地水。
⒋ 相同:一样。颜色不一。
⒌ 另外的:蟋蟀一名促织。
⒍ 表示动作短暂,或是一次,或具试探性:算一算。试一试。
⒎ 乃;竞:一至于此。
⒏ 部分联成整体:统一。整齐划一。
⒐ 或者:一胜一负。
⒑ 初次:一见如故。
⒒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“7”。
a、an、each、one、per、same、single、whole、wholehearted
指事
one; a, an; alone
蹙
⒈ 紧迫:穷蹙。
⒉ 皱,收缩:蹙眉。蹙额。蹙皱。蹙缩。蹙金(用拈紧的金线刺绣,使刺绣的纹路绉缩起来。亦称“拈金”)。
⒊ 局促不安:蹙蹙。
frown、pressed
形声:从足、戚声
urgent, suddenly; grieve, la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