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指辞家远出、羁旅忘返的男子。
引《文选·古诗<青青河畔草>》:“荡子行不归,空牀难独守。”
李善注:“《列子》曰:有人去乡土游於四方而不归者,世谓之为狂荡之人也。”
唐杜甫《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》诗:“参卿休坐幄,荡子不还乡。”
元本高明《琵琶记·赵五娘忆夫》:“君身岂荡子,妾非荡子妇。”
严复《出都留别林纾》诗:“可怜一卷《茶花女》,断尽支那荡子肠。”
⒉ 浪荡子。谓游手好闲,不务正业或败坏家业的人。
引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章阿端》:“妾章氏,小字阿端,误适荡子,刚愎不仁,横加折辱。”
清周在浚《行述》:“女, 吴兴人,北里朱某计购之渡江,逼与荡子夜合,女弗从。”
巴金《沉默集·丹东的悲哀》:“他说那些喝酒赌钱吃得饱饱贪图淫乐的荡子,是共和国的大敌。”
游子。指远行不归,流荡忘返的人。《文选.古诗十九首.青青河畔草》:「昔为倡家女,今为荡子妇。」唐.杜甫〈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〉诗:「参卿休坐幄,荡子不还乡。」也作「宕子」。
荡(蕩)
⒈ 清除,弄光:荡平。扫荡。荡除。倾家荡产。
⒉ 洗涤:洗荡。涤荡。荡口(漱口)。
⒊ 摇动:摇荡。荡漾。荡桨。
⒋ 行为不检,不受约束:荡逸。放荡。浪荡。荡子。荡妇。狂荡。荡检逾闲。
⒌ 四处走动:游荡。逛荡。
⒍ 广大平坦的样子:浩荡。
⒎ 浅水湖:芦花荡。
clear away、loaf、sway、swing
形声:从艹、汤声
pond, pool; wash away, cleanse
子
⒈ 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
⒉ 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
⒊ 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
⒋ 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
⒌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
)。棋子儿。⒍ 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
⒎ 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
⒏ 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
⒐ 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
⒑ 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
⒒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
⒓ 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
⒔ 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
⒕ 姓。
son、child、seed
象形:像小孩子在襁褓中
offspring, child; fruit, seed of; 1st terrestrial branc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