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动
(1) 空气压力使运动或作功
⒈ 风力吹动。
引南朝梁沉约《檐前竹》诗:“风动露滴沥,月照影参差。”
宋苏辙《黄楼赋》:“振臂长啸,风动云兴。”
茅盾《子夜》十:“西斜的太阳光把一些树影子都投射在那石阶,风动时,这五级的石阶上就跳动着黑白的图案画。”
⒉ 谓广泛响应。
引《书·大禹谟》:“帝曰:俾予从欲以治,四方风动,惟乃之休。”
《资治通鉴·唐高宗上元元年》:“陛下若取士以德行为先,文艺为末,则多士雷奔,四方风动矣。”
宋张载《正蒙·三十》:“‘立斯立,道斯行,绥斯来,动斯和。’从欲风动,神而化也。”
⒊ 犹言风疾病发作。
引晋王羲之《杂帖》:“吾涉冬节,便觉风动,日日增甚。”
⒋ 指教化、教育感化。
引宋苏轼《荐宗室令畤状》:“伏望圣慈,特赐考察,召致馆阁,养其高才,而遂其远业,以风动宗室,劝示海内。”
明宋濂《扶宗宏辨禅师育王裕公生塔之碑》:“寺居五山之一,领其事者若大阁璉公、大慧果公、无準范公、横川珙公,俱一时名德,风动四方。”
《续资治通鉴·元仁宗延祐元年》:“帝初政风动天下。”
如风鼓动。比喻应和声极广。
风(風)
⒈ 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
⒉ 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
⒊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
⒋ 消息,传闻:风传(
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⒌ 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
⒍ 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
⒎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
⒏ 姓。
风(風)
⒈ 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wind
形声:从虫、凡声
wind; air; manners, atmosphere
动(動)
⒈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,与“静”相对:变动。波动。浮动。振动(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,不断作往复运动。亦称“振荡”)。震动(a.颤动或使颤动,如“门窗动动了一下”;b.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,如“动动全国”)。
⒉ 使开始发生:发动。
⒊ 使用:动用。动武。动问(客套话,请问)。
⒋ 使起作用或变化,使感情起变化:感动。动人心弦。娓娓动听。动容。
⒌ 吃(多用于否定式):这几天不动荤腥。
⒍ 非静止的:动画。
⒎ 可变的:动产。
⒏ 行为:举动。动作。
⒐ 常常:动辄得咎。
act、move、stir、use
静
形声:左形右声
move, happen; movement, ac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