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端
(1) 主要的部分;重要的端绪;大概
⒈ 主要的端绪。
引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故欲恶者,心之大端也。”
孔颖达疏:“端谓头绪。”
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三五:“依目前条件来看,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。”
⒉ 谓事情的主要方面。
引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新都侯王莽,慢侮天地、悖道逆理……今略举大端,以喻吏民。”
唐白居易《三教论衡》:“略録大端,不可具载。”
梁启超《中国积弱溯源记》第二节:“以上六者,仅举大端,自餘恶风,更僕难尽。”
⒊ 本原。
引唐陈子昂《谏政理书》:“元气,天地之始,万物之祖,王政之大端也。”
⒋ 大抵,大约。
引《西游记》第三五回:“那怪虽也能腾云驾雾,不过是些法术,大端是凡胎未脱,到於寳贝里就化了。”
《中国歌谣资料·小曲》:“河那边一只凤,我怎么叫他不应?大端是我亲人少缘分。”
大抵、大概。
大
⒈ 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
⒉ 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
⒊ 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
⒋ 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
⒌ 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
⒍ 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
⒎ 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
⒏ 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
⒐ 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
大
⒈ 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
⒉ 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
大
⒈ 古通“太”。
⒉ 古通“泰”。
big、great、bigness、greatness
小
象形
端
⒈ 正,不歪斜:端正(a.事物不歪斜;b.正派,正确;c.使端正)。端丽。端然。端庄。端秀。端静。端坐。
⒉ 正派,正直:端方。端直。端重(
)。品行不端。⒊ 事物的一头:端的(
)(a.事情的经过,底细;b.的确,果然;c.究竟。均亦称“端底”)。端倪。端详。事端。争端。⒋ 用手很平正地拿:端盆。端碗。端茶。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。
⒌ 姓。
end、extrenity
形声:左形右声
end, extreme; head; beginn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