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ēn
箴
biān
砭
⒈ 古代用石针治病。后借喻为纠谬;规谏。
引晋葛洪《抱朴子·勤求》:“昔之著道书者多矣,莫不务广浮巧之言,以崇玄虚之旨,未有究论长生之阶径,箴砭为道之病痛,如吾之勤勤者也。”清钱谦益《冯已苍诗序》:“已苍之诗行世,必有读其诗而知其学者,於以箴砭俗学,流别风雅,其必有取于此矣。”《清史稿·选举志二》:“中国民质所最缺,亟宜箴砭以图振起者有三:曰尚公,曰尚武,曰尚实。”
箴zhēn(ㄓㄣ)
⒈ 同“针”。
⒉ 劝告,劝戒:箴言。箴规。箴谏。
⒊ 古代一种文体,以告诫规劝为主:箴铭(“箴”是规戒性的韵文;“铭”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兼于规戒、褒赞的韵文。因其作用有相似之处,故后人多连称)。
形声:从竹、咸声
needle, probe; admon
砭biān(ㄅ一ㄢ)
⒈ 中国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:砭石。砭针。
⒉ 用石针扎皮肉治病,引申为刺或规劝:砭灸。针砭(喻指出人的过错,劝人改正)。
形声:从石、乏声
stone probe; pierce; couns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