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辞
(1) 古礼以再次辞让为“固辞”,后以坚决推辞和谦让为“固辞”
⒈ 坚决辞谢。
引《书·大禹谟》:“禹拜稽首固辞。”
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梁使三反。 孟尝君固辞不往也。”
唐韩愈《祭裴太常文》:“赠必固辞,求无不应。”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刘夫人》:“遣婢运貲出,交兑八百餘两。生惶恐固辞。”
⒉ 古礼称再辞为“固辞”。
引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凡与客入者,每门让於客。客至於寝门,则主人请入为席,然后出迎客,客固辞。”
孔颖达疏:“固,如故也。礼有三辞:初曰礼辞,再曰固辞,三曰终辞。”
坚辞、再三请辞。
固
⒈ 结实,牢靠:坚固。稳固。巩固。凝固。加固。
⒉ 坚定,不变动:固执。固定。固本。
⒊ 本,原来:固有。固步自封(亦作“故步自封”)。
⒋ 鄙陋(见识浅少)。
⒌ 姓。
形声:从囗、古声
to become solid, solidify; strength
辞(辭)
⒈ 告别:告辞。辞诀。辞行。辞世。辞别。
⒉ 不接受,请求离去:辞职。辞呈。
⒊ 躲避,推托:不辞辛苦。辞让。辞谢。推辞。
⒋ 解雇:辞退。
⒌ 同“词”。
⒍ 优美的语言:辞藻。修辞。
⒎ 讲话;告诉:“请辞于军”。
⒏ 文体的一种:辞赋。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。
diction、phraseology、take leave
会意:从舌、从辛
words, speech, expression, phra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