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行
(1) 大事
⒈ 远行。
引《左传·哀公二十五年》:“以鲁国之密邇仇讎,臣是以不获从君,克免於大行,又谓重也肥?”
杨伯峻注:“大行,犹远行。”
⒉ 广为推行;普遍流行。
引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且以文王之德,百年而后崩,犹未洽於天下; 武王、周公继之,然后大行。”
《后汉书·张奂传》:“羌性贪而贵吏清,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,为所患苦,及奂正身絜己,威行大行。”
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二篇:“﹝《古文尚书》﹞至隋购募,乃得其篇, 唐孔颖达疏之,遂大行於世。”
⒊ 行大事。
引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大行不顾细谨,大礼不辞小让。”
⒋ 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。按此即《周礼·秋官》的大行人。 汉称典客, 景帝时改名大行。 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作大行令, 武帝太初元年改名大鸿胪。参阅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》。
引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升降揖让,进退闲习,辨辞之刚柔,臣不如隰朋,请立为大行。”
尹知章注:“大行,大使之官。”
⒌ 古代称刚死而尚未定谥号的皇帝、皇后。
引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胡亥喟然叹曰:‘今大行未发,丧礼未终,岂宜以此事干丞相哉!’”
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:“孝和皇帝懿德巍巍,光于四海;大行皇帝不永天年。”
李贤注引韦昭曰:“大行者,不反之辞也。天子崩,未有諡,故称大行也。”
南朝宋颜延之《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》:“惟元嘉十七年七月二十六日,大行皇后崩於显阳殿。”
⒍ 高尚的德行。
引《荀子·子道》:“从道不从君,从义不从父,人之大行也。”
《百喻经·债半钱喻》:“要少名利,致毁大行;苟容己身,不顾礼义。”
⒎ 大路。
引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今臣者来,见人於大行,方北面而持其驾,告臣曰:‘我欲之楚。’”
⒏ 即太行山。
引《书·禹贡》:“大行、恒山,至于碣石,入于海。”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齐侯遂伐晋,取朝歌。为二队,入孟门,登大行。”
杜预注:“大行山在河北郡北。”
旧时皇帝或皇后初崩称为「大行」。
大
⒈ 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
⒉ 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
⒊ 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
⒋ 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
⒌ 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
⒍ 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
⒎ 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
⒏ 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
⒐ 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
大
⒈ 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
⒉ 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
大
⒈ 古通“太”。
⒉ 古通“泰”。
big、great、bigness、greatness
小
象形
行
⒈ 行列:字里行间。罗列成行。
⒉ 兄弟姐妹的次弟;排行:我行二,你行几?
⒊ 步行的阵列。
⒋ 量词。用于成行的东西:泪下两行。
⒌ 某些营业所:银行。花行。商行。
⒍ 行业:同行。各行各业。
⒎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:行棉袄。行几针。
行
⒈ 走:行走。步行。旅行。行踪。行百里者半九十。行云流水(喻自然不拘泥)。行远自迩。
⒉ 出外时用的:行装。行箧。行李。
⒊ 流通,传递:行销。风行一时。
⒋ 从事:进行。
⒌ 流动性的,临时性的:行商。行营。
⒍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:行径。品行。言行。操行。行成于思。
⒎ 实际地做:行礼。行医。行文。
⒏ 可以:不学习不行。
⒐ 能干:你真行。
⒑ 将要:行将毕业。
⒒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:五行(“金”、“木”、“水”、“火”、“土”)。
⒓ 古诗的一种体裁:长歌行。
⒔ 汉字字体的一种:行书。
⒕ 姓。
go、travel、do、all right、O.K.、capable、row、soon
止、言
会意
go; walk; move, travel; circula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