并行不悖
(1) 彼此同时进行,不相妨碍
⒈ 同“并行不悖”。
引清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东汉桓帝》:“严者,治吏之经也;宽者,养民之纬也。并行不悖,而非以时为进退者也。”
清陈天华《狮子吼》:“如今的事,本来复杂得很,大家只有分头办理的一法,我办我们的,你办你们的,自然是并行不悖。”
並行不悖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”
后以“并行不悖”指同时进行或同时存在而不相冲突。 《朱子语类》卷四二:“问:二条在学者当并行不悖否?曰:皆当如此做。”
明陆世廉《西台记》第四出:“子陵清高,丞相义烈。正自并行不悖,易地皆然。”
并,现写作“并”。 李大钊《再论问题与主义》:“我们的社会运动,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,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。这是交相为用的,这是并行不悖的。”
语本《礼记.中庸》: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」指同时进行,不相妨碍。《朱子语类.卷四二.论语.颜渊篇下》:「二条在学者则当并行不悖否?」《明史.卷一九七.席书传》:「盖别以庙祀则大统并行不悖。」也作「并存不悖」。
【解释】悖:违背;抵触。两种事物同时进行;没有什么冲突。
【出处】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”
【示例】发展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,这是并行不悖。
【近义词】双管齐下、并驾齐驱、不相上下、大同小异
【反义词】势不两立、自相矛盾、大相径庭、大相迳庭
【语法】并行不悖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物。
并
⒈ 合在一起:并拢。合并。兼并。
⒉ 一齐,平排着:并驾齐驱。并重(
)。并行( )。⒊ 连词,表平列或进一层:并且。
⒋ 用在否定词前,加强否定的语气,表不像预料的那样:并不容易。
并
⒈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。
combine、equally、merge、and、moreover
象形
combine, annex; also, what's more
行
⒈ 行列:字里行间。罗列成行。
⒉ 兄弟姐妹的次弟;排行:我行二,你行几?
⒊ 步行的阵列。
⒋ 量词。用于成行的东西:泪下两行。
⒌ 某些营业所:银行。花行。商行。
⒍ 行业:同行。各行各业。
⒎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:行棉袄。行几针。
行
⒈ 走:行走。步行。旅行。行踪。行百里者半九十。行云流水(喻自然不拘泥)。行远自迩。
⒉ 出外时用的:行装。行箧。行李。
⒊ 流通,传递:行销。风行一时。
⒋ 从事:进行。
⒌ 流动性的,临时性的:行商。行营。
⒍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:行径。品行。言行。操行。行成于思。
⒎ 实际地做:行礼。行医。行文。
⒏ 可以:不学习不行。
⒐ 能干:你真行。
⒑ 将要:行将毕业。
⒒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:五行(“金”、“木”、“水”、“火”、“土”)。
⒓ 古诗的一种体裁:长歌行。
⒔ 汉字字体的一种:行书。
⒕ 姓。
go、travel、do、all right、O.K.、capable、row、soon
止、言
会意
go; walk; move, travel; circulate
不
⒈ 副词。
⒉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⒊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不
⒈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no、not
没有
象形
no, not; un-; negative prefix
悖
⒈ 混乱,相冲突:悖乱。悖逆。悖异。悖论。并行不悖。
⒉ 惑,违背道理,谬误:悖谬。悖惑。
形声:从忄、孛声
be contradictory to, go coun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