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ān
三
chǐ
尺
huì
喙
《庄子•徐无鬼》:“丘也闻不言之言矣,未之尝言,于此乎言之。
用以状嘴之长而尖利。
⒈ 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丘也闻不言之言矣,未之尝言,於此乎言之。 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, 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。
引丘愿有喙三尺。”
后多用以比喻能言善辩。 宋苏轼《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》:“臣等虽三尺之喙,日诵五车之书,反不如医卜执技之流,簿书奔走之吏。”
宋杨万里《和王司法雨中惠诗》之一:“絶怜法曹三尺喙,不辨太仓五升米。”
⒉ 用以状嘴之长而尖利。
引宋刘克庄《吊锦鸡一首呈叶任道》诗:“酷哉三尺喙,残此一段锦。”
比喻能言善道的嘴。
三
⒈ 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
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three
指事
three
尺
⒈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(亦称“市尺”。一尺等于十寸。西汉时一尺等于0.231米,今三尺等于一米):尺素(a.一尺长的白绢,借指小画幅;b.书信)。尺短寸长。尺牍。
⒉ 量长度的器具:竹尺。
⒊ 像尺的东西:铁尺。仿尺。戒尺。
⒋ 形容微少或短小:尺布。咫尺天涯。
尺
⒈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2”。
ruler、a unit of length
会意
Chinese measure approx. 'foot'