饥民
(1) 在饥荒中挨饿的人们
⒈ 荒年无食之民。飢,通“饥”。
引《后汉书·袁术传》:“加天旱岁荒,士民冻馁, 江淮閒相食殆尽。时舒仲应为术沛相, 术以米十万斛与为军粮, 仲应悉散以给飢民。”
《资治通鉴·唐太宗贞观二年》:“关内旱,飢民多卖子以接衣食。”
⒉ 指挨饿的人。
引郭沫若《北伐途次》二七:“和城内费了种种的交涉,在十月初头,便有开城放出飢民的事。”
荒年无食之民。 《东观汉记·邓禹传》:“今长安饥民,孰不延望?”
《清史稿·食货志一》:“魏裔介亦请饥民转徙,得入籍占田。”
因饥荒而缺乏食物的人民。
如:「北非因长年干旱造成许多饥民饿死。」
饥(飢饑)
⒈ 饿:饥饿。饥民。饥驱(旧指为衣食而奔走)。饥餐渴饮。饥寒交迫。饥不择食(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)。画饼充饥。
⒉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:饥荒。饥馑(灾荒)。
be hungry、famine、starve
饿、饱
形声:从饣、几声
hunger, starving; hungry; a famine
民
⒈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:人民。民主。民国。民法。公民(在一国内有国籍,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)。国民(具有国籍的人)。
⒉ 指人或人群:居民。民族。
⒊ 劳动大众的,非官方的:民间。民歌。民谚。民风。民情。
⒋ 某族的人:汉民。回民。
⒌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:农民。渔民。
⒍ 非军事的:民品。民航。
⒎ 同“苠”。
civilian、folk、the people
官
象形
people, subjects, citizen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