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家
(1) 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
⒈ 离开家庭。
引汉王符《潜夫论·赞学》:“是故无董景之才、 倪匡之志,而欲强捐身出家旷日师门者,必无几矣。”
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七:“季与同辈旅宿庐山下,各相问出家几时。”
明刘基《门有车马客行》:“居家倚骨肉,出家倚交亲。”
郁达夫《登杭州南高峰》诗:“病肺年来惯出家,老龙井上煮桑芽。”
⒉ 到寺庙道观里去做僧尼或道士。
引《南史·齐纪上》:“自今公私皆不得出家为道,及起立塔寺,以宅为精舍,并严断之。”
宋赵令畤《侯鲭录》卷一:“汉明帝听阳城侯刘峻等出家,僧之始也; 济阳妇女阿潘等出家,尼之始也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今有这个表弟姓鲁,是关西军汉出身,因见尘世艰辛,情愿弃俗出家。”
鲁迅《三闲集·柔石作<二月>小引》:“﹝释迦牟尼﹞从夜半醒来,目睹宫女们睡态之丑,于是慨然出家,而霍善斯坦因以为是醉饱后的呕吐。”
⒊ 指出家之人。参见“出家求道”。
引宋朱弁《北人以松皮为菜》诗:“吾老似出家,晚悟愧根钝。”
佛教徒离家成为僧团之一分子的这项行为。
出(齣)
⒈ 从里面到外面:出访。初出茅庐。出笼。
⒉ 往外拿,支付:出力。出钱。出谋画策。入不敷出。
⒊ 离开:出发。出轨。出嫁。
⒋ 产生,生长:出产。出品。出人才。
⒌ 发生:出事。
⒍ 显露:出现。出名。
⒎ 超过:出色。出类拔萃(超出同类之上)。
⒏ 来到:出席。出勤。
⒐ 引文、典故来源于某处:出处(
)。语出《孟子》。⒑ 显得量多:这米出饭。
⒒ 放在动词后,表示趋向或效果:提出问题。
⒓ 传(
)奇中的一回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。come out、exceed、go
入、没、进、纳、落
会意
go out, send out; stand; produce
家
⒈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:家庭。家眷。家长(
)。家园。家谱。家塾。家乡。家风。家训。家规。家喻户晓。如数家珍。⒉ 家庭所在的地方:回家。老家。安家。
⒊ 居住:“可以家焉”。
⒋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、亲属:家祖。家父。家翁。家母。家慈。
⒌ 家里养的,不是野生的:家畜。家禽。
⒍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:酒家。农家。
⒎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行(
)家。作家。科学家。⒏ 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道家。墨家。纵横家。诸子百家。
⒐ 量词,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:一家人家。
⒑ 姓。
家
⒈ 词尾,指一类的人:老人家。
⒉ 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:水生家
家
⒈ 词尾,同“价”:整天家。成年家。
a school of though、a specialist in certain field、family、home、tame
野
会意:从宀、从豕
house, home, residence; family